與風投股東劍拔弩張
李國慶要求將更多的增值收入獎勵給創業者作為股份被拒后,他甚至發出了辭職信。
在上市之后,李國慶在微博上表現激烈的就是他對與投資人關系的描述:“當當網上市了,老股東們很爽,價值漲了10多倍。投資銀行也將個人高升。美國人實際,你罵他們是孫子,只要賺了大錢還添你屁股”。
中國互聯網的經典人物之一王志東留給李國慶的印象十分深刻。王志東手創了中國大的門戶新浪網,卻因為與投資人意見不一致被逐出自己創立的企業。在2003年當當網銷售規模超過8000萬之后,李國慶要求風投股東們將更多的增值收入獎勵給創業者作為股份。風投們拒絕了這一建議。
在雙方劍拔弩張之時,李國慶甚至向員工發出了辭職信;俞渝則再次發揮了華爾街人脈的優勢,拉來了老虎基金的許諾:如果李國慶夫婦離開當當另創一家類似企業,將獲得一千多萬美元的投資。
整個事件以老虎基金入股、初期風投退出、李國慶的創業團隊獲得超過50%的控股權結束。李國慶的強硬性格與適時的分寸感,加上俞渝的資本運作經驗,渡過了當當上市前后一個大關。
回顧李國慶與風投的交鋒,徐智明并不認為他們會撕破臉。“李國慶現在還在發微博說這事,那說明應該不會影響關系。如果真的有什么深仇大恨,那根本不會說話了。”
而在賈志文看來,李國慶是個標準的精英主義者,符合熊彼特“創造性破壞”的定義。“在中國做生意,不是做個小攤販就完了,不僅需要企業家的性格,你還得有頭腦,會做人。李國慶做出版業的電子商務基本從零開始,出版這個行業上游高度管制,下游充分競爭,兩頭都有很大壓力。在這種情況下,他仍然堅持并做大了當當網,這個成果是具有外部性的,對整個中國電子商務環境的發展都有很大意義。”
“報復性”應對圖書價格戰
李國慶稱,當當隨時應對一切價格戰,“我們對一切價格戰的競爭者都會采取報復性的還擊”。
當當網上市之后,另一家電子商務巨頭京東網針對當當的主業,發動了圖書價格戰。李國慶在微博上公開表示:他們才10多萬種圖書,我們已經60多萬種圖書。此言背后揭示了圖書業與其他零售業的不同。
策劃出版過《非常道》等書的書商莫之許曾經分析過當當網的模式:“書店跟一般商店不同,要追求一個全品種性,因為顧客在你這里購買的是知識的積累,必須盡量滿足完整的體系性。你可以看當當網和網的不同。當當網就要求市面上有的書盡量備貨,無法備貨的也要保證能隨時聯系到出版商調貨,走全品種之路。作書則更類似賣快消品,比較強調時尚、和實用。”
多家出版商的發行人員表示,當當網的備貨系統的確追求完善和。作為大的網上書店,當當發來的訂單有時對某本書的需求量居然是個位數;但有些書出了好幾年,在別的書店早就下架的圖書,當當的訂單上也經常能冒出來。
“這可能也是電子商務的一個特點吧,把倉庫前移到供貨商環節,他們全力捕捉和滿足市場需求。”一位發行人員分析。
對于業內競爭,李國慶在上市當天接受新浪視頻采訪時曾表示,上市以后對當當帶來的大好處就是錢。通過這筆錢,當當在服務上;而在低價的保證上,隨時應對一切價格戰,“我們對一切價格戰的競爭者都會采取報復性的還擊”。
來源:新京報(來源:0)